2023年3月22日

《心碎蠻荒之旅》 情感群相的蒙太奇

 ※ 本文獲刊載於《PAR表演藝術雜誌》官網限定報導  2023/02/22 官網連結


以色列編舞家莎倫.伊爾(Sharon Eyal) 及舞團L-E-V曾在2017年將作品《強迫症之戀》帶來台灣,後續又繼而創作《愛,第二章》,這兩支作品互為表裡,藝評人詹育杰在《PAR表演藝術》第320期形容「《強迫症之戀》將瘋狂的激情與強迫症相互碰撞,《愛,第二章》則質疑現代孤獨,以及人與人之間缺乏連結的必然結果。」而今三部曲的最終章《心碎蠻荒之旅》將為這個系列畫下完結。《心碎蠻荒之旅》像是情感群相的蒙太奇,在踽踽前行的路上獨自回味。

2022年12月11日

阿喀郎.汗《叢林奇譚》 邀你一起珍惜自然與家人

 ※ 本文獲刊載於《PAR表演藝術雜誌》官網線定報導 2022/11/11 文章連結


迪士尼1967年的動畫《森林王子》是我人生中擁有的第一支卡通錄影帶,小時候我一看再看,非常珍惜。長大後到英國倫敦讀書工作,才知道它竟然有原著小說,而且作者還是英國家喻戶曉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Rudyard Kipling),閱讀原著小說的過程,彷彿重新經歷了年幼時的美好回憶。每個人或許都有這樣的經驗,長大後試著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去完整自己小時候的奇想、彌補過往的遺憾。對於阿喀郎.汗(Akram Khan)來說,創作《叢林奇譚》或許也是這樣一段自我完形的過程。

2020年3月27日

愛爾蘭編舞家基根-多藍-回家,然後說故事的人

※ 本文刪節版獲刊載於《PAR表演藝術雜誌》324期



  • 1969出生於都柏林愛爾蘭都柏林,於倫敦中央芭蕾舞學校學舞。
  • 1997年創立「優獸舞團」,2014年解散。
  • 優獸舞團時期作品產多質精,數十支佳作當中,共獲得英國評論人協會舞蹈獎、愛爾蘭時報劇場獎、紐約貝西獎等舞蹈界至高榮譽,另有三支作品曾問鼎英國奧利維獎,兩次入圍歐洲劇場獎新劇場實境(Europe Prize New Theatrical Realities)。
  • 2002年起陸續受邀為英國皇家芭蕾、英國國家芭蕾、英國國家劇院、比利時法蘭德斯皇家芭蕾、德國科隆歌劇院芭蕾、德國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芭蕾等知名單位編舞。
  • 2016年成立新舞團「舞蹈之家」。
  • 英國沙德勒之井劇院特約編舞家。

一位年輕男子,穿著舊運動外套,雙眼瞪視遠方的虛無。他有憂鬱症,長年失業,與年邁母親相依的小屋又即將被政府拆遷。他一無所有,只剩一把手上的獵槍。他在絕望的時候遇到一位女孩,情不自禁,但女孩的內心早已像是一隻受詛咒的黑天鵝,藏著一段受到性侵的陰暗過去。是男子將拯救女孩?還是女孩拯救男子?還是兩人都無能為力、將一起墜入黑洞?
這不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而是麥可•基根-多藍(Michael Keegan-Dolan)於2016年推出的作品《癲鵝湖》(Swan Lake/Loch na hEala)。

2019年10月28日

一戰中的殖民兵 為誰而亡的戰士魂 阿喀郎.汗的《陌生人》

※ 本文獲刊載於《PAR表演藝術雜誌》322期


歷史是勝利者寫的,但歷史的背面,掩埋了多少當權者忽視的故事?向來不畏於顛覆既有觀點的阿喀郎.汗將帶來台灣的作品《陌生人》,即著眼於敏感的種族問題,挖掘一次大戰當中被忽略的印度殖民兵歷史。作為阿喀郎的生涯最後一支獨舞,《陌生人》以原為印度舞者的士兵為主角,以普羅米修斯神話為隱喻,重點回顧了阿喀郎的舞蹈生涯。

以《陌生人》面對內心深處的認同焦慮 阿喀郎.汗的最後一支獨舞

※ 本文精簡版刊載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報》020期


2017 年初,英國倫敦市郊的溫布頓的天空陰鬱而蕭瑟,離火車站10 分鐘之遙,一棟不起眼的褐色兩層樓小屋,後院隱隱傳出節奏和絃樂的聲音。當今英國最重要的舞蹈家阿喀郎.汗 (Akram Khan) 剛完成他每天早上 3 小時的嚴格自我訓練,正和幾位樂手一起為新作品《陌生人》XENOS 創意激盪。

2019年5月23日

荷蘭舞蹈劇場NDT再度訪台 堅守舞蹈創作傳統 從不停歇的叛逆腳步

※ 本文獲刊載於《PAR表演藝術雜誌》317期


三個英文字母常常就能組合成一種具體的意義,不需要任何解釋,所有人都能理解,例如現代人於行動生活中必備的「APP」、讓服務業又愛又恨的「VIP」、以及稱霸世界半世紀的「USA」等。在舞蹈界,「NDT」三個字就是這種理所當然的存在。

2018年10月2日

訪偷窺者劇團創作者法蘭克.夏堤耶 Franck Chartier

※ 本文獲刊載於《PAR表演藝術雜誌》309期


八月,歐洲近年來最熱的一個夏天,法國里昂的氣溫超過攝氏卅度,原本就浪漫而愜意的生活步調在酷暑之下又更加緩慢了。趕在和里昂國家歌劇院開工之前,法蘭克・夏堤耶(Franck Chartier)抽空到鄉間享受家庭與親人相聚的時光,同時以這個最閒逸的狀態接受了訪問。自從2000年夏堤耶和嘉琵耶拉・卡莉佐(Gabriela Carrizo)共同成立了偷窺者劇團之後,這十八年以來不僅巡演密集,夏堤耶和卡莉佐兩人更連年獲得歐洲各大舞團和劇院的編舞邀請,包括荷蘭舞蹈劇場、巴黎喜歌劇院、瑞典哥特堡劇院等重量級單位都有兩位編舞家的創作足跡,但不管工作行程如何忙碌,夏堤耶仍然重視和親人相處的珍貴時光。

Peeping Tom 比利時偷窺者劇團

※ 本文獲刊載於《PAR表演藝術雜誌》309期



你喜歡劇場,看過各種形式的表演,特別是非敘事性的劇場作品、寫意多於寫實的作品、開放且詮釋自由度高的作品,最合你的胃口。例如,碧娜.鮑許(Pina Bausch)將一個個詼諧而又無比精確的行為,串聯起她對一座城市的印象;又例如,帕派約安努(Dimitris Papaioannou)不斷將肢體和空間裁切,又任意地接續和創造視覺幻覺。你不需要編舞家直白地告訴你,他的作品想要談論什麼,你喜歡自己去理出一個脈絡。

侯非胥.謝克特《無盡的終章》

※ 本文獲刊載於《PAR表演藝術雜誌》309期


舞蹈作品往往不習慣處理社會政治或道德哲學性的大議題,編舞者對於自我的思考和情感描述常是創作時優先訴諸的題材,侯非胥.謝克特(Hofesh Shechter)或許就是當代舞壇中的異數,既有誠實且強烈的自我意識,又從不迴避世界當下的大議題。

2018年2月17日

克莉絲朵.派特 + 強納森.楊《愛與痛的練習曲》

※ 本文1800字精簡版獲刊載於《PAR表演藝術雜誌》302期


用德文來描述英文當中找不到適當單字的事物,在劇場世界並不是新鮮事,音樂劇迷們熟悉的 Schadenfreude (幸災樂禍) 就是一例。Betroffenheit 意為一種巨大、震懾、受挫、驚愕、創傷而迷惑的狀態,雖然在英文中沒有精確的映射單字,它卻能精確地—但仍帶有一絲特別的外文神秘感—表述《愛與痛的練習曲》這支由加拿大編舞家克莉絲朵‧派特和劇作家強納森楊共同編創的震撼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