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0日

我夢想中完美的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


每年八月的愛丁堡已經成為了我的固定行程,藝穗節、國際藝術節、軍樂節、煙火,常常一待就是十天半個月的,看戲、喝酒、和國內外朋友們碰面,享受這個地表上劇場人密度最高的時空。但相較於遠在法國的亞維儂藝穗節催生了我的兩篇心得文章(2011 2014),這四年來我對愛丁堡藝穗節卻一篇文章都沒有,每次就算動了筆也總是不知道如何行文和措辭,認識的朋友多了,聽到的事情也多了。或許也正是因為我和這個群體太靠近了,以至於無法抽身出來冷漠地去評論它吧。

我對愛丁堡藝穗節的臺灣季,是充滿愛和期待的。

但每一次在愛丁堡和亞維儂藝穗節看到臺灣的表演團體,總是讓我充滿挫折感,強烈的挫折。挫折感來自四面八方,無以名之,是一種好像我們都應該可以做到,卻都沒有做到好;一種好像大家都努力在做事,卻老是在某些細節上缺了一角;一種時間和金錢都砸了下去,卻看不到成效;甚至是一種連成效應該是什麼樣子都沒有人知道...的挫折感。一種混亂、失去目標的挫折感。

有一天晚上我在愛丁堡喝醉了,耳邊響起馬丁路德金恩的演說,朦朧中我發現我也有個夢想中完美的藝穗節臺灣季...


我夢想中完美的臺灣季,我們想要傳達給國際觀眾的理念是清楚的、品牌是鮮明的,是讓當地觀眾每年都會在上千檔的節目當中直接將臺灣季的節目列為優先觀賞的,是能透過良好的劇場觀賞經驗而將「臺灣」兩個字聯想成精緻、大方、成熟的,是能在一眾亞洲文化當中跟中國、日本、韓國等做出區隔的。臺灣季不應是政治宣傳,既不是對外的政治宣傳、也不是對內的政治宣傳。不是讓外國人看了以後,只能聯想到樣板又制式、且政治宣傳無所不用其極的中國和北韓。不能光是能以臺灣之名走出國際就沾沾自喜,光是把臺灣兩個字拿到國外秀一下、再透過媒體向國人宣傳,邀功、邀政績,以為只要能幫長期在國際上受打壓的國人出一口氣,這樣就夠了。

我夢想中完美的臺灣季,公部門是清楚狀況的、是支持的、是有效率的、是有單一窗口的,是願意開放各方提供意見和幫助的,是凡事以藝術為先、以臺灣為先而願意暫時擱置官僚習性的。它不會是根本不了解表演藝術的人在決策;它不是連藝穗節都沒來過的人員憑想像策畫的;它不會發生公部門策畫不周卻又總在最後一刻要求承辦廠商負責額外業務這種事;它永遠沒有將藝術家的表演視為外交酒會暖場的娛樂、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公部門人員;它永遠不會有承辦人員跟上級長官一直在角力;它不會發生駐外單為跟國內上級部門各自為政的狀況;它不會遇到兩個不同城市的駐地單位爭功諉過;它永遠不會有兩個政府部門之間完全缺乏橫向溝通、踩街宣傳彼此遇到了才知道原來還有其他臺灣團體這種驚喜;它不會發生連臺灣季的品牌內涵都要呈上級徵詢、而非表演藝術出身又不懂商業品牌定位的上級只好批了「多元」這種選舉宣傳字眼。最重要的是,我夢想中完美的臺灣季,能在公部門一年年的業務交接和經驗傳承中成長,不會因為承辦人員的職務調動而前功盡棄。

我夢想中完美的臺灣季,是在挑選作品的時候,開誠佈公地把甄選流程和邏輯告訴申請者們,在甄選結果公佈時也能同時提出簡短的報告,讓落選但很想來藝穗節的申請者知道為什麼不受青睞、讓關心表演藝術的一般民眾瞭解今年的策展論述及知道資源有挹注在對的方向上、讓獲選的團隊知道自己為什麼被選上以及策展人對作品的定位和期待。同時,不只是挑選政治正確的作品,更應該認識到各國劇場觀眾的習性和認知差異,挑選受當地觀眾喜愛的作品、挑選能有後續國際邀演潛力的作品、以及挑選願意成長精進而非只求過水洗履歷的團隊。

我夢想中完美的臺灣季,是表演團體都清楚知道為什麼要提出申請、為什麼要出國、以及出國的代價是什麼,在有限的日子當中盡力追求自己所設定的目標,在藝穗節結束之後,每個團體都能收穫滿滿、驕傲地說自己不虛此行。藝穗節的演出絕對是辛苦的且多半是賠錢的,就算政府補助了機票、貨運、住宿、場租等費用,還是有非常高的機率會入不敷出。既然吃力不討好,又拿人補助看人臉色,那為什麼還要來藝穗節?這可以是為了測試作品、可以是為了自我成長、可以是為了建立人脈、也可以是為了國際邀演,無論如何都絕對要清楚自己的目的。許多其他國家的表演者來到愛丁堡,最後一天的作品跟第一天已經全然不同,他們每天都利用這個難得的藝穗節環境修改作品、測試新的表演技巧、直接跟觀眾交流獲得意見回饋、觀摩其他演出獲得靈感,對他們而言,愛丁堡藝穗節最大的價值在於吸取養分和成長。我夢想中完美的臺灣季,所有表演團體都能向這些國外表演者看齊,懂得設定務實的目標並積極地追求,當狀況不如預期時,也能立即應對和修改,不再有任何表演團體堅持著不成功的表演或行銷模式,不積極設法改變而只是嘆息,也不再有表演團體於為期一個月的藝穗節後留下任何「早知當初」、「如果可以」等該做卻未做的遺憾。

我夢想中完美的臺灣季,是表演者能清楚知道自己的身分和責任,並照顧好自己的飲食起居。沒有任何人將愛丁堡藝穗節視為團體旅遊或犒賞團員的假期。既然要驕傲地說出我們來自臺灣,每一位表演者都將這視為一種責任和榮耀,每週六天的演出就是六天的全職工作,時時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我們能盡情地跟其他國外表演者社交,也能自制地不會徹夜狂歡濫飲而影響隔天的演出水準。我們能在宿舍當中接待其他來借宿的臺灣朋友,也能有所限度地不會因此犧牲其他團員的休息品質。我們能購票支持其他國家的傑出表演,也能不為了無謂的省錢而連吃二十一天的泡麵度日。我們能因為出國而開心興奮,也能在異地保持規律健康的生活和飲食。我夢想中完美的臺灣季,是每個表演者都能拿出最專業的態度,理解這是一份重要的工作而非輕率的玩樂。

我夢想中完美的臺灣季,是承辦行政、接待、行銷、仲介的廠商都能兢兢業業,和表演者一樣將藝穗節期間視為全職工作的時間。不只是演前演後露個臉,也不是人在愛丁堡臺灣季心思卻花在其他個人專案上,不只是收集資料寫結案核銷報告,當然更不是政府出錢的免費旅遊。應有「藝術行政也是一門專業」的自我期許,不能甘於成為洗衣煮飯的內務總管,若創作者不知道如何使用藝術行政者、不知道好的藝術行政者能發揮的價值,則應主動提出建議並勇於任事,而非被動地等著創作者指派工作。

我夢想中完美的臺灣季,是委辦過程更透明,經費運用更有效率,資源更能共享和整合。每一項業務的負責廠商更清楚,沒有分拆發包而導致經費重複編列或權責不明,想做事的廠商沒權、不做事的廠商無責。每個廠商都以臺灣季的整體利益為先,而非將自己的資訊來源和賓客名單視為商業機密,還沒開始合作就先互相提防競爭。

我夢想中完美的臺灣季,是我們都能少抱怨、多盡心。雖然每個人忙起來都難免會有疏漏,但我們可以不把其他人的疏漏當成自己也能隨便的藉口。更寬容、更慷慨。雖然人脈和人和在劇場圈當中相當重要,但當我們看到少數自己人出現爭議的做法或脫序的行為時,也能不囿於和氣至上的鄉愿思想,有勇氣直言和討論。而當我們自己的疏忽被別人指正時,也能有勇氣接受批評,努力克制將自己武裝起來的衝動,正視問題努力改進。

我的夢想,是當我每年來到八月的愛丁堡,看到的是不只有做到、而且做得很好的臺灣季,是不只多數人在努力做事、而是全部人都在努力做事的臺灣季,是不只做到大方向、而是做到每一個小細節的臺灣季,是能讓每個團隊都能滿載而歸的臺灣季,是能讓外國人對臺灣的印象愈來愈正面和深刻認同的臺灣季,是讓我們每一個臺灣人愈來愈引以為傲的臺灣季。

我將帶著這份信念,繼續一年一年回到八月的愛丁堡。


2 則留言:

  1. 太厲害了! 完整且可執行的SOP
    真該轉給文化部相關部門及表演藝術相關刊物,並劃分成各子計劃去執行並跟催進度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每一位願意花時間閱讀我的文章的讀者,我都非常感謝。
      但本文當中並沒有任何可稱得上是SOP的內容。

      刪除